FAQ |常見問題
要從RYT200的課程裡受惠,我先前應該有多少的瑜伽經驗?
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, 而且不是所有的體位法每個人都做得到。 因此我們不會從你的體位法做得多好來判斷, 但是我們會鼓勵你近期至少有連續兩年的瑜伽練習經驗( 任何的練習派系皆可,如果對流暢瑜伽、哈達瑜伽或陰瑜伽練習有涉獵尤佳) 作爲基本條件,這樣你對於訓練單元中所討論的資料會吸收的比較好。
請問受訓時間表如何安排?
大部分的單元從9:00 開始到18:00結束。依據所有學員的學習狀況,課程時間可能會有些微的改變。
以下是訓練日程以供參考,實際時間會根據不同單元有微調:
9:00 – 9:30 | 坐禪 |
9:30 – 11:00 | 體位法練習 |
11:30 – 13:30 | 講授 |
15:00 – 17:00 | 講授 / 群組練習 / 試教練習 |
17:00 – 18:00 | 體位法練習 |
為什麼《陰陽瑜伽》與《瑜伽經》會是200小時必修課程呢?
《陰陽瑜伽》提供對體位法的瞭解、排序的技術、不同身體結構與練習的關係,可以說是教學的根基。但是過多頭腦的知識卻會讓練習者執著於事情的對與錯,這樣我們反而會容易陷入自我實現的陷阱。瑜伽練習的真諦是關於生活及尋找解脫之道,所以《瑜伽行者》這單元讓我們領悟生活的智慧,幫助我們找到更廣闊的視野,超越優越感與自卑感的限制。
其他的兩個300小時單元則建立在這兩個基礎單元,探討更細緻、跟深入的題材,所以對200小時學生來說,《陰陽瑜伽》與《瑜伽行者》會是一個必修課程。
從 Janet Lau 老師的師資培訓取得RYT200的學員,為什麼要再度研習《陰陽瑜伽》或《瑜伽行者》單元?
在這個傳承裡,功能性教學、能量的平衡以及瑜伽經的知識是非常根本的。重新研習其中一個單元,學員可以對身體背後的科學,修行背後的本質有更深的瞭解。在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的時候,就像入門一樣,學員對這個主題的理解有如觀念性的架構; 當學員在一段時間的自我探索與體驗之後(包含自我練習以及教學經驗)第二次回到這些內容時,很多學員會發現對這些主題會有更深刻的瞭解。
簡單來說,利用兩次研習這些主題,隨著第一次接觸這些內容時的意識層次跟第二次接觸時 已經轉變,學員可以得到更深的體悟並且融會貫通。
再度研習單元的學員會被委派不同的作業以加深對此科目的瞭解。
為什麼我不能在一年內就修完300小時的訓練?
單靠知識本身並不能讓一個人成為一個好老師。自身的體驗會遠比學術上的知識更能讓人成為一個好老師。我們鼓勵學員用至少兩年以上完成300小時的訓練,是希望學員們能夠有時間在培訓期間以外,慢慢地去消化及把知識融會貫通,透過實際的體驗,獲得自身的領悟。 領悟是急不得的,而唯有透過洞察所得的正見才能真正昇華我們的內在 – 無論關於當一個人或一位老師,亦是如此。
為什麼我要在二到四年內完成 300小時課程? 可以延後嗎?
透過規律性的與老師實際互動,學員過去的訓練中得到的知識得以重新復習並被提點。 同時短期內回去跟老師研習,老師對於學員的學習狀況更多瞭解,更能優化他的教學,給予更適合的協助。我們鼓勵學員,在四年內完成所有單元,以保持教學內容的根基。若有學員因為特殊理由需要把四年限期延後,必須先以書面通知,及後與老師相談,但並不保證能申請成功。